傳統觀念中,男大女小的“兄妹式”婚姻最為常見。但十年間,女大男小的“姐弟戀”婚姻明顯增多,已占到婚戀總數的四成。
“男小女大”式婚姻數量猛增
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春玲研究員一直致力于青年與社會分層研究,包括對現代青年的婚戀模式研究。其發表在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上的調查數據顯示,1990年,“男大女小”的婚姻模式占70%,“男小女大”的婚姻占13.32%;2000年變化不大,“男大女小”的婚姻為68.09%,而“男小女大”的婚姻占14.37%;2010年,調查數據出現極大變化。“男大女小”的婚姻從68.09%下降到43.13%,“男小女大”的婚姻則上升到40.13%。也就是說,兩種婚配模式差不多各占一半。
不只在中國,姐弟戀式婚姻組合在其他國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。調查顯示,在英國,“女大男小”的婚姻近10年來人數翻了一番。日本近些年姐弟戀也頗為流行,受影視劇里的明星效應的影響,東京等大城市更是掀起姐弟戀熱潮。
三大原因讓姐弟戀變多
專家認為,姐弟戀的激增有著深層次的生理、心理與社會因素。
首先,從生理和性科學角度分析,姐弟戀性愛可能更和諧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主任醫師張志超教授表示,男女性能力是有年齡差距的,男性性欲高峰在20~30歲,此時對性愛頻率要求高,更加關注生理上的滿足。而女性往往在30~40歲欲望最強,性方面也更加主動,懂得享受性愛歡愉。所以,女性比男性大3~10歲,在性配合方面會更和諧,F代青年的性觀念更加開放,選擇姐弟戀在生理上雙方都較容易滿足。
其次,從心理情感角度看,女性稍長男性幾歲,雙方感情更順暢。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表示,姐弟戀不能單純歸結為戀母情節,年長女性心理上更加成熟,交往過程中可以理解、包容男性,F代社會中,中青年男性壓力大,比起缺乏社會經驗、需要男性照顧的“妹妹”,溫柔體貼、善解人意的“姐姐”更能幫助男性減輕壓力,讓他們感受到女性魅力。
最后,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,有互聯網、城市化生活等因素影響。李春玲認為,網絡興起對青年人的生活、觀念、行為產生了深遠影響。當代青年對婚戀模式的觀念有所轉變,對姐弟戀、試婚、閃婚的接受度都更高。另外,“父母逼婚”和“剩女現象”導致了青年人的“婚戀焦慮”,這使得年齡因素變得影響力較小,只要情投意合,年齡差距不是問題。另外,城市中的大齡女性經濟上更加獨立,在選擇另一半時更加自主,對年齡小于自己的男性也會接受。李春玲認為,“這是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表現。”
做好協調溝通很重要
雖然姐弟戀已經越來越常見,但仍有網友認為這種搭配模式容易出問題。對此,專家表示,任何一份情感要想走得長遠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,年齡并不是重點。
姐弟戀要想長久,當然要建立在情感基礎上,需要雙方相互吸引,且有長遠打算;不能女方過于強勢,男方依附于女方,避免角色錯位;兩個人最終結合還要考慮雙方親友和原生態家庭的接受度,在交往過程中盡量獲得雙方父母的支持,這樣的婚姻可持續性會更強;在大城市中生活經濟壓力大,這方面也要提前做好溝通,了解彼此的消費習慣,協調好財產問題,有相對一致的消費觀念。最后,專家提醒,女大男小的婚姻要提前了解生育觀念。由于女方年齡大,不可避免地面臨懷孕幾率下降的問題,雙方要對此有所打算和溝通,避免因為年齡差距影響生育。
Copyright © 2021 www.onphysicaltherapy.com , All Right Reserved. 佳人女性網 版權所有